你学不全法律知识,但可以掌握法律思维

来源:本站作者:网络时间:2020-01-31阅读量:0+

  律师作为一个专业群体,专业性直观体现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但是水母觉得更为珍贵的是这个群体的思维逻辑。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水母与大家分享当律师遇到纠纷时他是如何思考的?

  希望对各位有所借鉴。

  第一步 定性

  我们经常遇到下面这一类问题:律师,我借了别人钱却没有能力还,请问我会坐牢么?用户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困惑,其本质是混淆了民法与刑法界限。

  如果你接触过法院,会发现法院的法庭一般分为民庭、刑庭、行政庭。三类法庭审判不同案件,适用不同法律。具体而言,民庭审判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适用民法以及民事诉讼法,刑庭审判刑事案件,适用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行政庭主管民告官,适用行政法以及行政诉讼法。

  而用户口中的坐牢是刑法中的一种刑事处罚手段,属于刑法概念。一个民事关系中不会出现刑事处罚。看到这,有的用户可能会提出我家隔壁张三的确是因为欠债被警察抓走了?这又怎么解释呢?

  首先让我们补充下用户说的情况,张三的欠债行为经法院判决后拒不履行且情节严重于是被警察抓走了。也就是说导致张三被警察抓走的先前行为并非之前的欠款行为而是张三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行为。

  三大部门法有着不一样的责任体系以及游戏规则。民事案件只能由权利人自行向法院起诉,法院不告不理。刑事案件由公权力机关主动介入,不受限于被害人个人意志。行政案件可复议可诉讼。因此判断案件性质是律师首先需要完成的事情。

  所幸大部分案件仅凭生活经验也能区分到底属于民事还是刑事或者行政案件。如果遇到举棋不定的时候,教大家一个小方法,就是拨打110。刑事案件与治安案件由公安立案侦查,如果纠纷属于此类案件,你需要做的就是配合警方提供证据。如果案件不属于刑事案件,报警记录也能为将来的维权提供证据。与此同时,公安也顺带帮你分析了案件性质,给你下一步该如何处理提供了帮助。

  咱们大部分遇到的法律纠纷都隶属民法范畴,所以下文以民法为例家接着分析。

  第二步 找责任主体

  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任何一种救济最终都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因此这个责任主体就显得尤为关键。大部分情况下,谁该负责都是非常明确的。一般而言,合同纠纷的,合同相对人为责任主体。侵权纠纷,侵权人为责任主体。

  重点讲几种常见的特殊情况。

  1、小孩侵权,监护人(一般为家长)担责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现代法律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独立,父债子偿、子债父偿这些概念早就被淘汰了。

  2、员工侵权,公司担责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3、雇员侵权,雇主担责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第三步 选择救济途径

  经常有客户问我们,我遇到什么什么问题,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当权利人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寻求哪些救济途径。想强调一点,即便是律师也不会将诉讼当做唯一的途径。那么其他途径包括什么?

  1、谈判

  千万别瞧不起谈判,正确的谈判省时省力,效果出人意料。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精英律师,很多在情节就是用谈判,而非一上来就上法院。分析利弊,预测结果,让对方知难而退,是谈判的作用。

  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政府职能部门

  律师应该是最会利用职能部门的一群人。首先职能部门都是免费的,这部分资源不用白不用。其次职能机构办事效率再不济,他们代表的权威是个人无法代替的。

  3、诉讼

  法理上讲司法救济是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就意味着除了法院本身再没有任何其他机构可以就法院出具的生效判决再断是非。这样的制度设计,就要求司法救济充分的公平正义性。而目前的两审终审制、审判监督制度、公开审理制度、判决公开制度都在为保障这样一种公平正义提供保证。从这个意义而言,相信司法是你唯一的选择。

  第四步 预测救济效果

  所有的维权行为都需要时间精力,因此在你采取行为之前你必须衡量是否值得。民事损害赔偿规则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填平原则。源于德国法中关于挖出土立方后,恢复原状的理论。要求权利人损害多少,侵权人赔偿多少。

  这就意味救济永远只能弥补损失而达不到因此获利。常见的侵权纠纷救济效果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礼道歉。常见的合同救济效果包括:履行合同、解除合同、承担违约责任。如果你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个案件才值得你去维权。否则,切勿纠结其中。

  来源于网络    水母

分享到: